趣味化學? 阿列紐斯:我教你啦!

[特稿]

陽間香港教育局認為要學生「趣味化學近代史」。編輯部百思不得其解,請來在天國居住的瑞典化學家,斯德哥爾摩大學校長,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列紐斯(Svante August Arrhenius,1859-1927)分享意見。

阿列紐斯認為,他已經清楚解釋「阿列紐斯方程式(Arrhenius equation)」,闡明了化學反應中的速率常數與溫度之間的關係,所以應該不用在《墳場新聞》再解釋,而且已經有很多陽間人講溫室效應了,自己就不再多說。記者表示希望校長示範一兩個趣味化學實驗,校長表示自己比較忙,只能示範一個。

阿列紐斯指本次實驗「需要約十厘米的棉線一小段作燭芯,也需要鎂粉、蠟條和甘油。然後,在阿亞歷膠板上放置一小段的棉線,以掃沾取少量的甘油,均勻地塗佈在棉線。再以勺子舀約1克的鎂粉,在阿亞歷膠板上將沾滿鎂粉的燭芯平鋪成長條狀。然後來回翻動燭芯,讓鎂粉均勻地附著在整條燭芯上,放置燭芯於通風處風乾。另外,你們取一塊蠟條,放置於100毫升的燒杯中,用本生燈小火加熱,用熔化的蠟油注滿吸管,然後緩緩地插入燭芯。靜止冷卻後,這個實驗就即製作完成。」

記者等阿列紐斯完成實驗,製作了一根蠟燭,他著記者試試能否吹熄。記者吹熄蠟燭後,燭又自燃,滅又復明,阿列紐斯說:「這和鎂和甘油的特性有關。這就是化學。人們求知的心、求自由的心也是這樣的呀。希望陽間香港人也能像這種吹不熄的蠟燭如此。」記者問這種實驗是否只能在天國看見,阿列紐斯校長指:「當然不是,在人間也可以做。你猜猜那些人如果在未發明電燈前,會不會用這個方法改良蠟燭遊洞探險?科學就是用來改善生活的,帶人類走進未來的。」

阿列紐斯校長說:「趣味化學,在人間早就出現,讓學生對學習增加興趣,當然是好事。但更重要的,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,也要讓學生分辨真假。必須提高普羅百姓的知識,愚昧是會令人做很多蠢事的。」

kw7p4r9
化學家阿列紐斯回應陽間教育局官員的「趣味化學習」言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