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尾酒會效應? 布魯德班特:接收總有選擇性

nvdkxrz
認知心理學大師布魯德班特解釋「雞尾酒會效應」與學習關係。

[教育專題]

認知心理學大師布魯德班特 ( Donald E. Broadbent,1926 – 1993 )到臨本報編採部,分享自己對「雞尾酒會效應」( Cocktail Party Phenomenon )的理解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與關係。

布氏指,「『雞尾酒會效應』其實是人的一種聽力選擇機制,人能在雜訊中談話,其實都靠這種特性。研究發現,全神貫注地和人的談話,就會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對話或噪音。這種現象令我們發現了人類聽覺系統中,令人驚奇的能力,就是我們可以在雜訊和噪音中選擇到我們要聽到的資訊。這絕對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有趣發現。」

布氏繼續解釋:「舉例來說,當我們和朋友在一個雞尾酒會談話時,儘管四周的噪音很吵耳,我們依然可以聽到朋友說話的內容,這個現象其實和我們的集中力有關,只要集中與對方溝通,就會聽到別人說甚麼。」布氏打趣的即場舉例,指縱然編採部的電話響徹,記者都能清楚聽到布氏之言,其實就是演繹了「雞尾酒會效應」。

「又比如,遊歷異地,四周交談的語言都不是我們的母語時,我們可以注意到較遠處以母語說出的言辭。我們所注意的聲源所發的音量,其實未必是很響亮的,但感覺上會是其他同音量的聲源的三倍。其實要發現這事不難,只要將不同的對話用麥克風錄下來相比較,就可以發現很大的差別。」布氏將自己的研究方法向記者闡釋。

「這和我們的心理慣性有關係。腦海中的習慣,讓我們較易留意到熟悉的東西。」布氏指,中國古代的「孟母三遷」,其實就是要令孩子留意與學問有關的東西,令他更能專注在學問中間。

但布氏同時指,「其實這也說明了太早教孩子東西的壞處。有不少家長認為,及早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東西,是『贏在起跑線』,但他們沒留意到,太早塞滿、操練孩子一些不必要的詞彙,例如『Astronaut』、『Orangutan』這些與成長不相關的字,反而會令孩子視日後的學問為雜訊,只留意到最深刻、熟悉的字詞,更加不利學習。所以,其實只要在健康、安全的環境由孩子自由成長,不必太過心急的。反正孩子一路長大,是會一路學懂東西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