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觀點:說「致良知」

「致良知」和「知行合一」是陽明心學最重要之說。
其中「致良知」,今人不明其理,宜於此正解明白。良知,就是知善知惡,懂分好歹。
「知行合一」中的知,並不僅僅是講明「知悉」某事,而是具仁義的那種「良知」,正如孟子所言,這些都是善端所至,所謂的良知,其實是與生俱來的一種道德稟賦。
過往的道學先生認為,失去良知是泯滅天性。「泯滅天性」四字讀來,又好像有點陳義太高。這篇文章,正正就是要講明「良知」的重要。

知善知惡是良知。但良知倘僅為知善知惡,那致良知僅能育成懦夫。致良知,在現世實踐的最重要關鍵,就是誠實。誠實就是心中所想就是口中所說,心中所想,就是人生所為。誠實是人生而為人的基本要義,一個人不能誠實,就會為自己的過錯找來一個接一個的藉口,文過飾非,然後利用虛無自欺欺人,成為一個人格卑下的渣滓。對自己以誠,就是立身處世的根本。

殷海光說過人生之中不免要有道德失地。如何失去道德而不淪落?前提就是誠實,具有良知。倘若你不誠實知道自己僅因時勢所限而暫且失去道德堅持,那麼,到環境許可的那個時候,你就會找到失了道德枷鎖的優勢,漸漸對世人不再講道德。有良知而誠實旳人,就可以在艱難中妥協,在順境之中兼濟世人。

秉持良知,是做人的根基,致良知然後誠實地根據知善惡,匡正自己,漸漸從自己開始改正,再影響身邊的人,社會積弊就會得所改善。

雖然良知是極為重要,但陽明先生一再強調「良知是虛,工夫是實。」因為良知只留在心性上,不將良知實踐出來,不做好事、不做義舉,千良知萬良知都是騙人。所以致良知之後,還得知行合一,老老實實的做好事、作善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