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觀點:難道做好生涯規劃就不用死?

傳出越來越多學童自殺的死訊,不禁令人哀嘆;在孩童的眼中,他們再看不到明天。

所謂「教育局長」吳克儉在去年十月曾經評論一宗大學生自殺的事件,聲稱生涯規劃做好、學生就可以抵得學業沉重的壓力。此謬論一出,坊眾譁然;可是,這二十年來教我們要譁然的事太多,就算這些邪惡染了鮮血的腥味,還沒有令我們這個社會翻起甚麼波濤。

其實甚麼是生涯規劃?生涯規劃是一種「目標為本」的升學就業輔導思維,所謂規劃,乃建基於輔導下的「自我認識」而作出的一些決定。在社會工作有日的朋友都能夠理解,這說法的浮泛之處,人世漫漫,若要在十七八歲就為自己未來七八十年定下規劃,這是何等空洞和難為的事呢?再說,這些所謂規劃在學校內以半公開形式討論,幾多保守思想會壓制了學生的自由呢?有幾多孩子會因為師長的規勸放棄自己會做、而且較擅長的僅能謀生的職業?更有甚者,連我們這些營營役役的人何嘗又不是說不準自己的未來呢?我們妄求孩子在他們未有社會經驗之前去「規劃」未來,是不是有些太過虛妄呢?

職業教育是應該的,我們應該給孩子認識社會,更全面地認識社會的各方面,但做了職業教育,孩童就不會尋死嗎?當然不是。今日我們的教育制度面對的問題,是不論師生校長,都無法走出社會的極高壓。

自從學校要「目標為本」之後,學校就如一所保險公司一樣,要追趕著一個一個的指標;也為著要所謂的社會公眾看到這些業績,大家都在不斷製作「實證」,造假蔚然成風。起初TSA考試就是一場「裸考」(即是直接考核、不作訓練與預考),一場直接考核學校表現的考試,但學校管理層深明政府狡詐,於是明明學生未及某種相應水平,就用操練、滲透、在校內試加入TSA元素以造出一個假成績;老師要教出一門完美的課,於是「構建」一堂完美的表演,演給管理層看,至於學生本身的課後需要呢?因為無法量化,相信很少老師還有心力可以在課餘和學生做到亦師亦友,成為學生安心傾訴的對象。

以上所講,冰山一角。今日教育系統千瘡百孔,政策要命、學生要死,站在此處,你我顯然極是無力。孩子正正因為一重又一重的「規劃」而失去了選擇、看不到自由,於是才選擇自殺,請問誰還可以涼薄地說這種教育沒有問題?如果要令學童走出困局,不是僅僅掉下一句「人總需要勇敢生存」就可以。請高抬貴手,從根本鬆綁,教育不是模壓、不是工業,請大家一同努力,讓教育重歸培育未來的正路。

(附圖截自教育局網頁。抽象的口號難以分辨對錯,但具體的執行卻道出今日的後果。血債疊疊,已離開我們的學童也再也不會回來,請大家一同正視教育政策的問題,為香港的未來找回一條活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