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觀點:根本不是教育

近日陽間香港教育界傳出有關「領袖訓練營」的爭議,以我觀之,這些所謂的訓練營根本是非人性的一種洗腦工具。

任何讀過教育心理學的朋友都會對「Skinner Box(下譯「施金納箱」)」印象深刻,用台灣「教育大辭書」的寫法:

他(施金納)為研究老鼠的操作制約行為,特別設計一精密且自動控制的箱子,稱為施金納箱,……施金納以白鼠為實驗對象。箱內一端裝一個槓桿,槓桿下有食槽和水管各一。按動槓桿時,可在食槽中出現一粒食物丸或一滴水,視實驗的目的而定。白鼠初入箱中時,活動率甚高,偶爾壓到槓桿,食物便自動出現,白鼠得而食之。如此反覆經增強多次,白鼠即可學到壓槓桿獲取食物的行為。以後當白鼠飢餓時,一入箱中,即會主動壓槓桿以獲取食物。壓槓桿的反應成為白鼠操作以獲取食物的工具。此過程即施金納所謂的操作制約學習。

不難看到,這些是訓練反射動作、利用經驗習得與心理陰影而令受事者習慣某種行為模式,常見的用法在警校,例如不服從某事則跑若干圈、做若干次體罰,這些都是所謂「操作制約」的最好示範。而荒謬的是,今日傳出來的訊息,許多都是相類似的。在這些訓練營中居然有叫學生跪老師、甚至咬拖鞋、迫學生在水池中罰企,這種種侮辱學生尊嚴的「訓練」,還談得上是「教育」嗎?

英國人治理香港的後期,已經想透體罰是一種野蠻的教學方法,在1991起,《教育規例》第58條已經規定「教員不得向學生施行體罰」;另外,香港法例第243A章《幼兒服務規例》第15條及第45R條分別訂明:「任何人不得對兒童中心內兒童施行體罰」和「任何人不得對互助幼兒中心內兒童施行體罰」,這本來就是為防止虐待的出現。童年陰影是一種難以磨滅的傷痕,教育並不是希望在學生心靈上留下陰影,而是在知識、技能、態度三方面為學生帶來改變,讓他們在裝備社會成長的條件。

提供課堂沒有的環境,給予經驗學生學習本來是一件美事,但倘若錯用體罰,令學生產生心理陰影,不再信任成年人、學校的教導,那麼,又是不是辦這些訓練營的原意呢?

或者有人會說,今日的香港學生被寵壞了,像刁民一樣不打不行。其他所謂學生,在撇掉學生身份之後,也是有娘生父養的孩子。如果可以的話,為甚麼一定要施暴、動武去「教」導他們?再說,用刀恫嚇、迫令體罰這些不是教學生的方法,是教訓他們的方法,這些事對學生真是有益嗎?恕我不敢苟同。有甚麼東西不能夠用道理說明?有甚麼東西不能用身教示演?有甚麼東西必能要用侮辱、用體罰來「教導」?我們應該給予學生一個安全、健康的學習營,而不是向他們施刑。

在廿一世紀,我們的教育要教一個心靈健康的成人,不是要教出一個不合情理的奴隸;在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價值和貢獻的世代,我們要的是文明的互相理解,根本不是藉武力建立的權威崇拜。

延伸閱讀:

爭議:《大學線》2012年4月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