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夫石故事二則

在那個很久以前的漁村,有著許多很古老的傳說。我的心願是希望將中國文化傳播,令大家都成為愛社會愛國家的好人。所以我斗膽寫下我聽過的兩個版本,還望大家斧正。
第一個是這樣的。相傳漁村被惡人管治,於是有些漁民就仗義挺身而出。至於具體情況,就言人人殊,畢竟幾千年前的傳說,在歷朝歷代都有不的版本,統治者為了他們的任務,總會添油加醋。
仗義挺身的人,有的被殺了。有的被拖到京師囚禁,而家眷都在那個廣植紅梅的山谷眺望,每日盼見夫歸。紅梅谷下是瀝源,今日瀝源即是沙田。起初的時候,有許多婦人登山望夫,當然也沒有幾多個,望到夫郎歸還。古時婦女一衣一食全仗夫郎,日日望夫夫不見的日子捱不了幾長,有些婦女就選擇改嫁、有的選擇離開漁村,但總有一批一心確信郎歸有日的,堅持每日登山。
漁村的惡管治者看不慣婦人聚眾,生怕她們要鬧出事來。就勸說她們歸家織布、或是在漁村做做小生意渡日。這批留下來的人,當然不為所動,因為她們心上的郎君,還未見歸帆。惡人就找來一個妖道,恫嚇這幫準寡婦,要令她們吃苦。
有些怯於妖法的婦人,驚惶要吃眼前虧,就白晝不再敢登山遠望,只敢在夜靜無人時才上紅梅谷;但亦因如此,在夜裏,在廣東下來的華南猛虎就把這些可憐婦吃掉。
這幫婦人越來越少。只賸張嫂一人,拖著長子、揹著幼子,不怕虎狼苛政,每日上山遠眺。漁村的人的漁獲越來越少,開始販起漁網來。漁村惡人就將市道淡靜,推諉到這個張嫂身上,惡人就命妖道去將張嫂變成石頭。
張嫂第二千日來望夫山,瀝源也過了五個寒暑。這兒還是沒有夫郎消息。但在紅梅谷上,早有一個硃砂陣,張嫂和兩個兒子,一個不慎,就被妖道化成頑石。
這件事沒有人發現、連遊神也沒有發現。結果張嫂三口,也再看不到張郎歸日。這個故事慘淡嗎?因為只不過是一個無名的婦人,一個無名的不幸。

第二個版本是這樣的。據史學考證秘書《唐史綜合證》載,唐末屯門內有個說書人極有名氣,姓林,林家是一個勢力很大的家族。但或是家山風水不佳,嫁得林姓的婦人多數不是武藝精良「好打得」就是口舌便給的長舌婦。族中有一個林家笑匠,在十年前就因為落第不被朝廷賞析,瘋了起來,日日把城中的每個人都罵一趟。笑匠林後來被相中罵人詼諧,被聘為打手,專門為豪族作喉舌,為虎作倀。笑匠林的叫座力不錯,於是就被邀到各省表演。而嫁笑匠的姓屈,是個長舌婦人——這樣說好像很歧視,但請記得這個故事是古代的故事,那個時代並沒有這麼進步的男女平等思想——屈氏與笑匠育有一女。為因林夫四海雲游不見人,屈氏亦登山為盼。怎料笑匠瘋了十年後,就不幸死去。死時人在異鄉,只有笑匠的狂迷為他寫祭文。其中寫有「寧死不屈、超渡榮光」的一句,最是諷刺。
屈氏在夫死後,不信事實,就每日登山,以淚洗面。山神憐見,又深厭其聲嘈煩,就化此為石,長立在山。
青山依舊。頑石挺秀。但這個版本好像只是這座城的版本,在中國有許多許多望夫石,大概也是有許多許多不同的傳說,世世代代望夫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