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觀點:香港發展的真阻力

[青永屍]
十四、五年前我聽過梁振英的專題演講,主要的內容是「香港的邊緣化」。那個時候還沒有崇尚大灣區,但已經有所謂大珠三角發展的一種討論。當然,討論是流於恐懼營銷的那一種說法,也就是說,如果香港不參與大珠三角發展──相類於今日的如香港不參加大灣區──那麼在發展的過程之中,就會遇上甚麼阻力。
在這種說法之下,香港許多反對團體,甚至是網絡上的反對聲音,就會被視為阻撓大家富貴的「阻力」。說到這兒,也只好給你比個讚的手勢,因為原來無權無勢、佔香港總體人口數目不足一個百分比的我們,居然被打成阻撓香港發展的「持份者」。
我這樣說並不是偷換概念,因為政府從沒將你和我看成他們計劃、富貴的共同利益者;先不說他們就沒有打算要行政吸納異見者,就算你雄心勃勃要參與今日由地產牽頭的共犯結構也不容易,你口袋中的資本要相當雄厚,才能勉強躋進這個遊戲,成為地產商的點心。如果這樣微小而被社會忽略的人,都可以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,這還不是了不起嗎?就算不用這些怪論來說,用主流傳媒的觀點,就算我們靜坐幾多天、甚至佔領了主要街道,事實是香港價值照樣高企、香港人依然每日都如常上班上學、社會安定的氣勢可說是紋風不動;所有法庭的司法覆核,都不過是自招破產的自殺殺著。我們的意見頂多只算得上是異見,阻力二字,未免是有所誇張。
但香港的確在這二十幾年沒有追上世界的發展。科技產品的轉口勉強能說追得上,但科技發展就沒有追上周邊地區;社會的法治水平,就往野蠻的中國靠攏;居住的環境方面,我們還得像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擔心食水的安全,這叫進步?這叫發展?

台北市的鉛水管在柯文哲當市長的任內全數淘汰;但與此同時,香港的鉛水問題卻與日俱增。


真正阻撓香港發展的,又是誰呢?
當然是掌權的一眾。掌權者可以是指有實際財力的一眾商賈;也可以指是從深圳河以北、擁有軍事實力支持的一眾特權分子。
這些商賈和權貴,目光所視的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榨取香港的利益,所以他們可以大模大樣地蓋危樓似的高鐵站、可以漠視他人生死的去用截鋼筋來起沙中線,因為他們投資的,不過是他們的短線回報,不是整個社會的未來;這樣的投資,當然不會滴漏到改善我們的民生。但他們對於公共財政的運用,就已經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阻力;這些錢如果用來沒收粉嶺高爾夫球用地、興建公營醫院,這對改善新界北的醫療負擔幫助就會好很多呢!但為甚麼政府不做?還不是因為商賈覺得無利可圖、權貴覺得事不關己,與其造福百姓,不如大興土木自肥。

粉嶺高爾夫球場地段。

除了這些套利的大興土木,他們還會堅決地打壓異見,打壓敵對政見,這個不在話下;就算連商業社會的異見者,他們一樣打壓:今日的電召車輛程式,在現時的法例下,依然是犯法的,而外資的Uber步步為營、而中資的「飛的」就安然無樣;一個資源有限的社會,在原有制度走到盡頭的時刻,不靠創意來開路、不接受年輕人的勇敢和創造力,反而撲滅一個個年輕人的可能、一個個弱勢意圖壯大的嘗試,徹頭徹尾鼓勵順我者昌、逆我者亡,這個社會面對世界變革的洪流,還會有進步的可能嗎?不,只會走向衰敗和貪腐。
由商人主導的社會發展本來就是天生殘障的。因為純粹以商業盈虧角度來說,大部份的公共設施都不應該存在的,例如公共圖書館、學校、公共遊樂場、公營的熟食市場這些民生設施,就本應該由政府作主、由政府虧本以營運的,這樣大家的稅金才覺得妥當,而社會大眾才會覺得自己與社區是有關係的。
可能有人會說,議會不是政府發展的阻力嗎?還會這樣說的人,恐怕已經沒留意香港新聞好一陣子了。現在的所謂反對派,近幾已無阻撓政府的舉措,甚至那但最愛上鏡的繡花枕頭楊岳橋在6月尾時,自己也走出來跟傳媒說「林鄭月娥上任後,每月到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,某些政策上接受泛民意見都是良好的表現」。這麼好的關係,你說他們還是反對阻力嗎?根本就是建制的一部分了。

社會發展的異見從來都是正常的,每一個舉措都會出現既得損失者。但今日社會的權柄明顯地掌握在商賈和權貴之掌中;而他們所謂的阻力,恐怕就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不協調,和以往保護香港人的幾條法例了。前者他們常常在各個角力場上談判分贓;後者他們已經想到辦法,就是移用中國宣傳用的憲法,來置換保護香港人生活的法律。那些愛國、支持政府的空頭殼,你們記得活久一點,很快你就看到沒阻力的發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