屍觀點:騙取民安的銀彈

[青永屍]

近來看了一套香港電視台購入澳洲的記錄片,片中講述幼童成長的經歷及其中心理。科學家發現,幼兒會因為父母的壓力而感到有壓力,從而出現一些成長的難關。當然,到尾幼童在父母的支援之中,他們均能健康成長。只是我一面看這齣記錄片時,一面的想,如果這些家庭壓力,壓了在狹小的香港,那我們的孩子能熬得過嗎?

從過往的新聞來看,香港的孩子在各種不利的條件下,總有一部份,或因為找不到出路,選擇自殺一途。自殺的學生,一個都已經太多。要令到學生感到絕望而自殺的環境,究竟又是怎樣形成的呢?

絕望,關鍵在於絕。就是路路不通,孩子才會覺得絕望。當一個學生有問題,在家不能和工時極長的父母說,在校不能和困在文件的老師說、甚至不敢和不知能不能守秘密的社工說時,自己解決,可能就是唯一方法。而總會有一部份想法偏執的小孩會想到最壞的一邊,於是,社會的悲劇就「必然地」發生。

當然,有些人會推說到社會達爾文理論之上,涼薄得說出「如果這都要死,那他怎到社會生活」之類的驚人言論,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,看到資源豐富的一個環境之中,我們明明可以做得更多更好,但可以眼巴巴的說出這些沒心肝的說話嗎?我做不到。

但我們的政府從未正面回應過學童自殺的問題,最多只曾推說學童自殺成因繁多,不能歸究到甚麼之上。但從大處看就不難發現,「絕望」之感是迫死學童的最主要因素,他們不是因為貪玩試試自殺、不是因為染病無藥而選擇自殺,而是面對一層層的學業壓力,走無可走、逃無可逃而選擇自殺的。如是觀之,若說政府一無可為,這就極不負責任了。

但現在林鄭月娥政府推出小學「一校一社工」的政策,根本無助於解決學童的苦況。這只是一種頭痛醫腳、腳痛醫尻的假對策。除了確保社工就業機會,減少社工對政府的反感程度之外,根本不是一種有利學生的政策。今日學童最大的壓力來源,是在學校本身。學校被考試綑綁,被BCA、升中呈分試、DSE困住,在一個個數字指標下,大部份學校迷信利用大量功課,可以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,但根本沒有任何空間因材施教,就算學生有問題、有不妥當,學校亦無從跟進。這多派一個社工,甚至多派十個社工可以解決嗎?學童在家無法找到支援,因為大部份香港雙職家庭工時極長,父母無法察覺兒女的壓力和心理狀況。就算城中權貴,諸如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女士,亦忙於所謂公務,無暇關顧其愛子;何況為口奔馳營營役役的你和我呢?政府若無常識與勇氣,改變這種變態的工作氣候,這些社會問題,根本是無法解決的。

林鄭月娥政府坐擁千億盈餘,只求用銀彈收買反對派的重鎮,之前三十六億灌進教育界後,教育界就大讚林鄭能幹,對重啟BCA置若罔聞;今年到另一個反對政府的重炮社福界,政府不求解決社會問題,只求買通短視的反對者,沒甚麼,香港這幾年的報導,定必是一片昇平之象,而那些真是在水深火熱的問題呢?就只會繼續發酵,在財政盈餘使盡的那日一併爆發。

#屍觀點